烧烤,可以说是最古老的烹饪方式。烧烤作为中国第二大正餐品类,已开始呈现它的赛道红利。木屋烧烤、丰茂烤串、踏脸网烧、望京小腰……都是该餐饮品类的流量担当。
虽说比起火锅龙头,烧烤龙头的门店数量算不上多,但这样的赛道留白,也恰恰是最大的机会。
近年来,从上游热到终端热,再到供应链热,烧烤品类已显现出未来可期的美好模样。
✎冷食传媒记者 | 张晨
1、掘金“夜经济”
一条街上开出7家烧烤店
烧烤跟火锅很像,都是自带氛围的餐饮品类。随着纪录片《人生一串》的热播,食客对烧烤的热情,似乎又上升到了文艺层面。
《2019年中国烧烤市场大数据分析报告》显示,我国烧烤门店数量增速惊人,目前烧烤品类占整个餐饮市场的4.0%,预计2019年中国烧烤市场规模将突破1900亿元。
“从2017年,烧烤的品类热度开始出现,感觉最深刻的就是烧烤店数量激增了。激烈的竞争会跑出大的连锁,也会让一家烧烤店三个月迅速倒闭。”郑州本土融合烧烤品牌“围炉烧”创始人高僖辕说。
9年的麦当劳从业经验,又担任过巴奴产品经理,到最后选择创立一个烧烤品牌,资深餐饮人高僖辕对市场的把控还是稳的。从刚开始的竞品店面数量不多,到如今一公里长的街上多达7家烧烤店,高僖辕认为,烧烤门店数量还会增长,至少郑州是这样。
经营1年,围炉烧就荣登大众点评必吃榜,高僖辕表示,这跟他们最初的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。抛开韩式烤肉的旧印象,撇开日式居酒屋的激烈竞争,围炉烧重新定义中式融合烤肉,以90元的客单,精准锁定中高端消费客群。
△围炉烧产品。图片来自大众点评
围炉烧在品牌创始之初就看到,烧烤江湖的未来,势必是一场“细分战”。
串说,一个在北京深耕十年的烧烤品牌,决定在2018年从直营店转向加盟战略。仅一年时间,它以三四线城市为主要发力点,以烤串+海鲜为特色,在全国开出了120家店面。串说负责人韩经理表示,晚餐跟夜宵,依然贡献主力销售额。
在串说,重点消费时段为晚上的5—7点、7—9点、11点—凌晨,囊括了正餐+酒局+夜宵三个场景。三波翻台也足够弥补白天流量的不足,100平左右店面的日流水1-2万不等。如今,很多地区的串说都支持24小时营业。
可见,烧烤品类在完成了从排挡到单店的升级之后,依然受益于夜宵经济。
2、品类“细分战”越打越烈
当然,品类热度的提升势必会带来竞争。烧烤品类进入爆发期之后,各个品牌的“细分战”越打越烈。
从大众点评对烧烤分类的细化中,我们就能看出,从刚开始的只有“烧烤”一个大类,到如今的烤串、梁山烤肉、日式烧肉、韩式烤肉、巴西烤肉、拉美烤肉、融合烤肉……每个品类细分的背后,都是餐饮品牌对定位和产品的雕琢。
早些年,韩式烤肉一直占据着绝对的优势,随着萨德事件的出现以及龙头品牌创新力的疲软,现今人们对韩式烤肉的热情已大不如前。相比之下,以日式居酒屋形态出现的日式烤肉开始崭露头角。
不得不说,在日料大品类中,烧肉与中国的饮食文化最为接近,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。所以,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未来,居酒屋会是烧烤品类赛道中的一匹黑马。
相比于烤串、韩式烤肉、日式烧肉,中式融合烤肉真正彰显了品类潜力。如今,该细分领域也跑出了一些区域连锁品牌,比如炉小哥烤肉、踏脸网烧。
说起中式烤肉,就不禁让人联想起早些年风靡的中式自助烧烤。然而,自助餐的特点,决定了低客单自助餐无法把控产品品质,高客单自助餐又限制了消费门槛。所以,最终自助烧烤也没能助推品类的腾飞。
但中式融合烧烤却不同。这类品牌从形象到产品味型,都善于与新一代主流消费客群接轨。
以踏脸网烧为例,虽然也是排档出身,但如今已经完成了从进店到连锁的转变,加上品牌在各大美食平台上的口碑,不乏来自大众点评、小红书上的众多粉丝前来打卡,每天排队就餐的人群也大多是“新客”。
炉小哥烤肉则是在开业之初,就将烤肉、小哥、颜值这几个词汇串联在了一起。
炉小哥清一色高颜值男性服务员,的确讨好了一大批女性消费者。
产品类型上,则涵盖了烤肉+火锅涮菜,男性偏爱烤肉,女性偏爱火锅,这样的无缝连接也让品牌与年轻群体更加贴合。
也因此,炉小哥单店就可以做出好看的客单。
可见,中式融合烧烤在品类创新力上还是颇下功夫的。
高僖辕也表示:
“相比于烤串,中式融合烧烤能将高品质食材更好地呈现,和牛肉、羊排这些食材都可以用。但是刚开始走入顾客的心扉也需要过程。因为在饮食上,大家都有自己的安全区,比如羊肉串大家都吃过,孜然肉串就是一种固有印象,那么我们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,虽然不以串儿的形式呈现,但是代替羊肉串的味型是有的,这样消费者就会慢慢接受这种融合。”
3、食材企业介入,能否解决高成本、低利润痛点?
虽然烧烤品类热度一直在上浮,但就目前来看,赛道中跑出来的大品牌仍然屈指可数。
虽说烧烤界一直有“南木屋、北冰城”一说,但跟火锅连锁巨头相比,它们的门店数量算不上多——木屋烧烤16年共开了130多家直营店,冰城串吧则在15年里开设50多家门店。
深究其因,还是在于供应链。烧烤跟火锅品类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。相似的是产品容易标准化,不依赖于厨师;不同的是,烧烤多了一个穿串儿的环节,就增加了人力成本。
在串说,虽然目前全国120多家店铺,全部配置了穿串机,但蔬菜类还需要手串。据串说表示,纯利的高低取决于顾客的点单内容,消费肉串纯利就低,多消费海鲜、酒水,纯利相对就高。
高僖辕也表示,身在一线城市,高昂的成本是很大的考验。虽然现在客单已努力做到了90元左右,但依然维持在盈亏线靠上一点点。尤其是今年肉类价格上涨,直接拉高了5%的成本支出。对于以后的发展战略,他也果断选择直营,这样成本更加可控。
福建大串想食品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食材供应链,其负责人刘助也表示,之所以涉足串串品类供应链,就是看到了烧烤店“高人工成本 低利润”的痛点。
大串想准备在全国多个城市,设置食材配送前置仓,对于一些中小型店面,完全可以实现一餐一配送,短时间送达。对终端来说,既减少损耗又降低成本,且产品实现了标准化。
刘助坚信,供应链企业介入后,串品类在餐饮市场会有更出色的表现。